第20章

9月30日,國慶前夕。

陳海川接到輔導員方雨晴的電話,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主任廖建新已經返校,約他到行政樓,創業指導辦談話。

陳海川心裡明白,創業指導辦廖主任的約談,正是輔導員這位中間人起了作用。

為此他也提前做了些準備。

與方老師結束通話後,陳海川返回宿舍,帶上兩罐武夷山大紅袍,前往行政樓。

方雨晴站在創業指導辦門口等他。

見他手裡提著禮盒,方老師有些無奈的搖搖頭,邁步上前:“來啦,手裡提的什麼?”

“茶葉。”陳海川答得很乾脆。

“還好不是菸酒。”方老師微微一笑:“廖主任喜歡喝茶,尤愛武夷山產的大紅袍。”

“那我碰巧蒙對了。”陳海川笑著亮出那兩罐大紅袍。

“喲,你還真是有備而來啊。”方雨晴剛纔在電話裡已經交代過,讓陳海川不要帶禮物過來,可他還是帶了,好在是茶葉,她可以轉交。

其實陳海川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和考量,送禮這種事,對方可以不收,但他不能不送。

所謂人情世故,虛虛實實,你找人辦事,不拿出點實際的好處,人家就跟你玩虛的,現實就是這麼殘忍。

“主任,陳同學過來了。”

方雨晴接手陳海川的兩罐茶葉,看了眼成色,帶他進入了創業指導辦。

辦公室主任廖建新看起來四十出頭的年紀,一對招財耳頗為醒目,體態有些發福,戴著近視眼鏡,國字臉,肉顛顛的下巴,鬍鬚剃得很乾淨。

他穿著白色的襯衫,辦公桌上一塵不染,檔案櫃、書架整整齊齊,室內冇有煙味,隻有氤氳茶香。

“是個講究人。”

陳海川心裡做出初步判斷。

辦公室內除廖建新外,沙發上還坐著一位年輕人。

陳海川看他有幾分眼熟。

結合脖子上掛著的院團委學生乾部胸牌,陳海川恍然間想起,他就是團委公告欄上張貼出來的06級粵大年度創業之星,杜鋒。

“坐。”廖建新看了一眼陳海川。

陳海川大大方方的走向沙發,坐下後朝一旁的杜鋒友好的伸手。

杜鋒笑著與他握手,目光打量眼前這位學弟。

把陳海川領進門的方雨晴,此時正半蹲在茶幾前,不動聲色的開罐、泡茶。

廖建新注意到了這個細節,聞著茶香淡淡一笑:“正宗武夷山大紅袍。陳同學有心了。”

陳海川靦腆地笑了笑。

“你的這份商業計劃書,我看過了。”

廖建新說話溫吞吞的:“寫得還行。很多細節方麵,欠缺考慮。”

這就是大學裡中層領導的說話藝術,給出一個主觀層麵的評價,再從大方向進行批判,具體哪些細節有問題,你自己去想,自己去悟。

事實上,多數情況,人家壓根冇看你寫的東西。

如果陳海川正麵迴應說自己才疏學淺,能力有限,細節方麵欠考慮,請主任指點之類的話,情商就會顯得很低。

所以,他另辟蹊徑,態度誠懇:“您的評價一針見血。”

“上週末,方老師找我談話,針對這份商業書的細節方麵給我提了很多指導意見,使我受益匪淺,既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,也想清楚了該如何處理細節,修正錯誤。”

陳海川這番話,表麵是在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,實則與方雨晴深度捆綁,坐實她指導老師的身份。

不看僧麵看佛麵。

不然他一個大一新生,僅憑一份商業計劃書,就想搭上創業指導辦這根線,繼而拿下商業中心那間空鋪、開店創業,未免太想當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