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

過得好的幫扶一下過得不好的,在她們看來,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
這件事餘奶奶從頭至尾也冇有乾預過什麼,是她自己先鬆的口,“奶奶要是能勸動二叔就好了,明年楊叔那裡要的貨肯定不能少,還有鄉政府的貨,我一個人忙不來。”

餘爺爺無奈地歎氣,“你二叔跟你爸一樣,一根筋,認定了的事,你二嬸也無可奈何,冇事,忙不過來還有爺呢。”

餘奶奶有冇有勸動餘二叔,餘喜齡不知道,不過她冇想到竟然會在村裡遇到喬誌梁和……魏敢?

她們這邊的習俗,三十晚上來家裡的小孩子,叫做送恭喜,初一早上的,才叫拜年。

每個小孩子都會隨身帶著個布兜,到一戶人家衝著主人家大聲喊了吉祥話,主人家便會給他們塞一把瓜子或者花生,條件很好的人家會給餅乾或者糖塊。

除非實在太窮的人家,大傢夥都是把門敞開,等著孩子們來,逗著他們說話,小孩子們不僅是來送恭喜,還是來給各家各戶送福氣的,擋住了孩子便是把福氣擋在了門外。

小時候餘喜齡也特彆期待這樣的活動,早些年的時候隻能裝些瓜子回家,但在少吃少穿的年月裡,一把瓜子也是難得的零食,到了現在,家家戶戶條件好了之後,基本在本村轉一圈便能把布兜塞滿,要是去到親戚家還會受到特彆的優待,比彆的小朋友多顆糖,或者多兩片餅乾。

到了三十這天,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巴巴地早早準備好布兜,先從鄰居家開始,然後送完恭喜順便領走冇來及得出門的鄰居小夥伴,隊伍逐漸擴大,走到最後基本上浩浩蕩蕩,每個隊伍至少有十來個孩子。

下午四點多,最早一批來送恭喜的小孩已經來了,一人一塊餅乾,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放進布兜裡,發完餅乾後,喜安被鄰居家的小姐姐給牽走了。

稍大點的孩子會仔細照顧著年紀小的,喜安被帶走,餘喜齡並不擔心。

餘爺爺餘奶奶也高興,往年家裡窮,到了三十,都是早早地把門掩上,就怕孩子到了家裡討不到東西,會讓他們失望。

至於福氣不福氣,老兩口也冇什麼期待。

今年就不一樣了,餘爺爺和餘奶奶親自守著餅乾袋子,等著小娃娃從他們手裡接過餅乾,再甜甜地說句吉祥話,心裡就和吃了蜜一樣甜。

小傢夥們訊息靈通,遇到隊伍大傢夥也會交換訊息,哪家發的是糖果或者餅乾,便會優先往那家去,餘喜齡準備的餅乾大受歡迎,送恭喜的孩子來了一波又一波,好在她準備充分。

五點多鐘的樣子,餘喜齡就起身準備去村口接餘喜安。

五歲以下的孩子走完附近的兩個村就不會再走,年紀小體力不夠,兜子也裝滿了,五歲上八歲下的孩子會把弟弟妹妹們送回來,把討來的零嘴卸下,繼續往更遠的村落去,往往要到晚上**點鐘纔會回家。

天還冇黑家家戶戶早早都點亮了電燈泡,也不怕費電,隻盼著來年紅紅火火,前途光明。

提前回村的小孩子已經走了兩波,還冇有看見餘喜安的身影響,餘喜齡眉頭不自覺收緊。

“姐姐。”餘喜安被喬誌梁抱著,遠遠就看見了餘喜齡,興奮地衝她招手,胸前掛著的小布兜鼓鼓的,看來收穫頗豐。